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平台是汇集面向知识创新价值链各环节的知识信息来源,是创新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重组和利用的无缝衔接系统,是跨系统的信息组织、开发与提供服务及进行服务业务协调调度的指挥平台。
目前我国现有信息服务平台是通过网络间的物理互联和信息资源整合来实现的,资源提供和服务共享是孤立的、静态的,系统实现成本高、效率低。从创新发展趋势和服务支撑功能上看,信息服务平台应强化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协同,在服务组织上,应体现信息服务平台的协同效应,避免孤立、分散的服务提供,围绕知识创新价值链提供动态、集成服务。①它能将分散分布的各信息服务系统的资源和服务整合在一起,进行集中管理、专业维护,形成一个可控的自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通过对各种服务进行动态管理和业务分配,来满足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创新主体用户的需求,支持各信息服务系统、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透明的协作和服务获取,支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与商业化服务系统的社会化网络的构建,支持多类型资源的共享,具有自适应扩展的能力。
平台既是一个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动态调度系统,也是一个协同知识创新工作系统。因此,协同服务平台构建的目标有如下方面。
-
将国家现有信息服务平台进行联网
通过平台构建全国性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国家知识创新价值链上各主体间的信息无障碍流动与协同服务功能。服务联网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网络联结,通过对各系统进行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的重组,形成合作一协调管理机制,目的是实现面向知识创新价值链的信息服务系统的联动。改变原有的专业信息网络服务关系,实现包括科技、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在内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的互通和行业信息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我国已建成的科技部主管的国家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NSTL)、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平台(CALIS)、文化部主管的全国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科学院负责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以及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的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区域资源联合共享服务平台,如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络等。一些行业协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服务系统,这些按照系统和部门组织建设的信息共享平台极大地推动了系统内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然而,这种系统内信息共享、分部门的服务模式不利于知识创新的实现,需要对现有的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联网,组成跨越系统界限的服务平台。
-
对跨系统的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协调组合
创新价值链实现涉及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创新主体,原先的分系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信息化条件下,随着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提出,仅从系统内部获取信息来源已经不能满足创新主体的创新发展,因此,构建跨系统的协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公共、科技、经济、教育和行业等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跨系统服务,对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系统组合成为重要目标。我国目前一些地区在行业信息跨系统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2010年9月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牵头成立了行业情报服务联盟(SIIDA),目前联合了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公共图书馆、行业信息协会、科研院所、商业服务公司等30多家服务机构的优势资源,重点面向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从立项、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①
-
实现知识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
信息服务机构跨系统实施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价值链上创新,跨系统协同服务平台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施中需要采用分阶段推进的原则,既要制订长期发展计划,也要考虑分阶段目标的选择。按试验发展阶段、重点推进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全面普及阶段进行推进,根据社会基础、服务现状、信息需求与发展变化来服务组织。